中暑,古称「中暍、中热」,俗称「中痧」。是盛夏季节突发于高温环境中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。
中暑的时候,先要离开高温环境,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之处!刺激以下两个穴位治疗中暑。
穴位介绍:
合谷穴,又名虎口、容谷,出自灵枢本输,属于手阳名大肠经的原穴,因其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,拇指食指像两座山,虎口似一山谷,合谷穴在其中故名。
合谷穴有通经活络,清热解表之功,中医理论中合谷穴常用来治疗牙齿疼痛,手腕及臂部疼痛,亦可治疗伤寒大渴,发热恶寒等症。
大椎穴,出自针灸甲乙经,该穴位位于第七颈椎下,颈七椎为颈背椎骨之最大者,古人排序以此椎为诸椎之长,大椎穴在此椎骨之下,因此命名为大椎穴。大椎穴有通督行气,清热截疟的作用,主要治疗五劳虚损,七伤乏力,中暑,霍乱,发热,疟疾等症。
按压方法:
首先找到合谷穴的位置,取穴时侧腕对掌,自然半握拳,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,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缘,拇指屈曲按下,指尖所到之处就是合谷穴。
刺激合谷穴可以采用按揉之法,掌心面向身体,取掌指屈曲位,用手扣住手背至小鱼际,拇指相应扣在合谷穴上,顺时针旋转揉按合谷穴,按揉的力量透过穴位可使局部有酸胀感,双手交替揉按,每手持续至少三分钟。
大椎穴位置:
取穴时正坐低头,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,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,刺激大椎穴可以采用按压法,按摩时食指腹用力深压穴位处,有酸胀感即可停止用力,保持力度持续按压5~10秒,然后放松,再按压,反复持续,每次10分钟,每日5次。
注意:若刺激以下两个穴位不能缓解,需实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