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目的:
经前乳房胀痛是乳腺增生以及其他妇科疾病的警报器,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状,但是常常被疏忽而不稍加重视。本研究主要透过文献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,搜集1976年-2013年期间与经前乳胀相关的文献,对近代中医文献进行分析研究。将收集到的文献系统分析该病证的病因病机、诊断、证候分型,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文献进行整理,总结各医家的治疗思路,并建立方药数据库,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,造福广大经前乳胀的女性患者。
研究结果:
1.共收集到461篇相关论文,文献量逐年增加,显示此课题越来越被关注。
2.经前乳胀的病因主要为肝气郁结,其次是冲任失调、肝肾阴虚。
3.筛选出理法方药完整记录的282篇文献,并收集到487首方剂,扣除组成相同的方剂,剩余307首方剂,其中出现频数最高者分别为:逍遥散加减方、柴胡疏肝散、一贯煎、血府逐瘀汤。
4.从307首方剂分析整理,总共使用238种中药材,其中出现频数前10名者分别为:芍药(264次)、柴胡(246次)、当归(238次)、甘草(196次)、香附(189次)、茯苓(166次)、白朮(142次)、郁金(136次)、川芎(104次)、枳壳(94次)。
5.分析238种中药材之四气五味,以甘味药与苦味药为多,温药使用频数也多于寒凉药。
6.药物归经方面,以入肝经为主。
7.将药物依功用分类,出现频数最多者为补虚类药物。
研究结论:
1.经前乳房胀痛发生多与肝、肾、脾胃功能失常有关,在肝、脾、肾三脏中,尤以肝脏关系更为密切。
2.病机为肝气郁结,失于疏泄,导致乳络不通。
3.治疗以疏肝养肝、和胃补肾为基础。
4.使用方剂中,以柴胡疏肝散、逍遥散、丹栀逍遥散、一贯煎、血府逐瘀汤等方剂使用频率为多。
5.使用药物中,以「芍药」出现的次数最多,其次为柴胡、当归、甘草、香附、茯苓、白朮、郁金、川芎、枳壳、陈皮、川楝子、青皮、牡丹皮、薄荷。
【引述 林亚南博士 中医妇科学 2015年博士论文研究发表】
总结上述临床用药研究及中药学芍药:归入肝经、脾经,功效:养血调经、平肝止痛;并结合中医理论乳房的生理功能及病变与着「肝经」循行有着密切的联系,故善用引经药、养血柔肝之品及巧用穴位按摩,能有效缓解肝气不舒、肝郁气滞所致的周期性乳房胀痛。
【穴位按压】三阴交 (头痛腰痛克星:三阴交穴)
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经、足少阴肾经,三条阴经的交会穴。
功效:补脾土、助运化,通气滞、疏下焦。
取穴:小腿内侧,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