女人在坐月子、哺乳时,为了补身体,往往摄入高脂肪、高蛋白质的食物,再加上产褥期更容易出现下肢或全身浮肿的「产后水肿」。即使产前体重控制得宜,但坐月子期间多吃少动、热量摄取大增、产后内分泌变化等因素,也容易增胖!一般而言,若体重比怀孕前增加10%以上,就属「产后肥胖」。
巧用食物及穴位按摩
产后第1、2周的调养准则是「利水消肿」,促使恶露排净,因此不适合大补特补。正确的进补观念是:先排恶露、健脾益胃、助消化。
中医对「产后水肿」的看法:一是由于脾胃虚弱,不能运化水湿所致;二是由于肾气虚弱,不能蒸化水液而成。故产褥期的补养不一定要吃麻油鸡等大补大热之品,应以饮食均衡,摄取足够蛋白质,可喝鱼汤、瘦肉汤,并搭配蔬果,加上选择健脾利湿的药膳粥品消水肿、降低热量摄取。
推荐食材
『山药』入脾、肺、肾三经,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,为和缓平稳之补品,具有补而不滞,温而不燥的特点,能益气补脾、助消化、补虚劳、益气力,有平和的滋补之效;含有醣类、蛋白质、维生素B群、维生素C、维生素K、钾等营养素,及黏液蛋白、多巴胺,可维持血管弹性,减少皮下脂肪沉积,促进血液循环及滋润效果。每100克的山药中含有蛋白质2.4克,是甘藷(地瓜)的2倍,而脂质的含量却为甘藷(地瓜)的一半,是具饱腹感且较不易发胖的食材。肚子咕噜三穴位
按摩肚脐四周的穴位: 天枢穴、气海穴、水分穴功效: 缓解便秘、益气利水。
『天枢穴』疏调肠腑、理气行滞、消食;腹部,肚脐旁二寸(约3横指)
『气海穴』调气机、益元所、补肾虚、固精血;腹部前正中线,脐下1寸半(约2横指)
『水分穴』分流水湿;腹部前正中线,脐上1寸(约拇指1横指)